
4篇刘备的睡前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4篇关于刘备的睡前小故事,供各位参考,同时还提供了古诗文、作文、组词、词语、故事、好词好句。点击查看更多睡前小故事刘备的睡前小故事:(1):
刘备传艺
刘备①入蜀的时候,蜀民端茶捧果夹道欢迎。刘备望着面黄肌瘦的众百姓,心中非常难受,暗暗自勉:入蜀后定要以贤治国,使蜀民过上好日子。
当他在马上低头摆手给夹道欢迎的人们致谢的时候,突然发现蜀民全是打着赤脚,忙问众人为啥不穿鞋。位老人说:苛政猛于虎,要粮又要布。无布把鞋做,只好赤脚走。刘备听了那老人的话,手向南山指说:满山尽是草,何不打些草鞋穿?众人言说不会。这时,刘备的心里非常难过,他想:初入蜀地,眼下虽不能扭转乾坤,使平民百姓过上好日子,何不把当年自己卖草鞋为生时学的手技艺献给父老乡亲呢?刘备想到这里,翻身下马说:俺刘备不才,少年家穷,以卖草鞋为生,倒学了手打织草鞋的手艺,不妨给父老兄妹们打织几双,作为俺入蜀来对父老兄妹们的进见礼。
刘备说罢,袖子挽走到山前抽出宝剑,以剑代镰割了抱龙须草,坐在山石上织打起来。诸葛亮看主公给蜀民父老编织草鞋,自己也忙抓草学织。
刘备说:军师雄才满腹,怎么也学打草鞋的小手艺?诸葛亮说:
主公惜民,臣等入蜀来不敢给百姓增添负担。今跟主公学打草鞋,再教会众将士,好人人动手,自理军鞋嘛!
自此以后,蜀地的老百姓都学会了打草鞋穿。
①刘备(161223)即蜀汉昭烈帝,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公元221223年在位。
刘备的睡前小故事:(2):
刘备:三顾茅庐的隐情
许多人提到“三顾茅庐”,就会坚信,拥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就一定会等到明主的拜见。但是,真是这样吗?诸葛亮真的纯粹因为其才华横溢远近闻名,而被刘备三顾茅庐的吗?我看,其中恐怕也有隐情!
在公元207年,还不是大军阀的刘备率领一帮乌合之众来到了新野。之前,他是屡战屡败,屡败屡逃,虽然有张飞、关羽等猛将,但由于部队不正规,实力不强大,没有过硬的社会根基,所以他常吃败仗。这次,刘备在新野驻军,就想拉拢当地豪族,另外也是真心要寻找一位像韩信那样才华横溢的将领。
当时,刘备经过多方打听,找到了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徽就给刘备推荐了徐庶和诸葛亮。但是徐庶还没干多久,就被曹操给挖了墙脚。没办法,毕竟曹操那边兵强马壮,给的工资待遇很好,再加上曹操还捞到了徐庶的母亲为“核心王牌”,徐庶无奈,也就只好惜别刘备,跑到曹操那边去了。
一时半会儿,没有了军师可怎么办呢?刘备只有继续物色找人这条路可走。经过多方权衡,再加上司马徽、徐庶等人的推荐,刘备决定去找诸葛亮。
当时,刘备是不会天真地相信26岁的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的。刘备如此看重诸葛亮,主要是因为诸葛亮有着特殊的当地“关系”,比如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是荆州牧刘表的旧友;大哥诸葛谨已经去东吴当官,属于典型的潜力股,正在提升中;沔南名士黄承彦是诸葛亮的岳父,在当地颇有影响;主掌荆州行政的蒯家是诸葛亮大姐的婆家;掌握军权的蔡瑁是诸葛亮的妻舅。最重要的是,当地行政军事首领刘表,因为娶了蔡家的女儿,亲上加亲,也就成了诸葛亮的表舅舅。如此复杂的社会关系网,怎能不让刘备心动呢?
于是,公元208年春,刘备3次到隆中草庐拜访诸葛亮。不过,刘备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注意,绝对不是诸葛亮故意不见,而是因为他出去游山玩水去了,才和刘备无缘。
当然,第三次两人终于还是见上了。两人一拍即合,诸葛亮就在家中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很多人佩服诸葛亮提出的三足鼎立,其实真正熟读历史的人,是很容易提出这个策略的。为何呢?我们可以从东汉之前的历史说起。
当年韩信为齐王,项羽为楚王,刘邦为汉王,当时项羽的谋士就去劝说韩信,3家均分天下,各自占领地盘,这不就是三足鼎立的教科书版本么?有现成的历史教材,搬来就可以实施,此种论断其实是见不得高明到哪里去的。再说,提出三足鼎立观点的又不是只有诸葛亮一人,当时吴国的鲁肃提出的观点比诸葛亮更早。
因此,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除了诸葛亮的才华横溢之外,其中还掺杂着其他背后的诸多因素。
刘备的睡前小故事:(3):
刘备进益州
赤壁之战以后,周瑜又花了一年多时间,把曹操的人马从荆州赶走。荆州究竟应该归谁呢?刘备认为,荆州本来是刘表的地盘,他和刘表是本家,刘表死了,荆州应该由他接管;但孙权认为,荆州是靠东吴的力量打下来的,应该归东吴。所以周瑜只把长江南岸的土地交给刘备管。刘备认为分给他太少了,很不满意。不久,周瑜病死了,鲁肃才劝说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
借人家地方总不是长远的办法,刘备不能不想开辟新的地盘。按照诸葛亮的计划,本来是要向益州发展的。正好在这个时候,益州的刘璋派人请刘备来了。
原来,益州牧刘璋手下有两个谋士,一个叫法正,一个叫张松,两个人是好朋友,都是很有才干的人。他们认为刘璋庸碌无能,在他手下干事没有出息,想谋个出路。
当曹操打下荆州的时候,刘璋曾经派张松到曹操那里去联络。那时候,曹操刚打了胜仗,有点骄傲,再加上派去的张松,个子矮小,外貌平常,曹操根本不把他搁在眼里。这就把张松气走了。
张松回到成都(益州的治所),对刘璋说:“曹操野心很大,恐怕想并吞益州哩。”
刘璋着急起来。张松就劝他说:“刘备是主公的本家,又是曹操的对头,跟他结交,就可以对付曹操。”
刘璋听信了张松的话,就派法正到荆州去联络。
法正到了荆州见到刘备。刘备很殷勤地接待他,同他一起谈天下形势,谈得十分融洽。
法正一回来,就和张松秘密商议,想把刘备接来做益州的主人。
过了不久,曹操打算向汉中(今陕西汉中市东)进兵。益州受到了威胁。张松趁机劝刘璋把刘备请来守汉中。刘璋又派法正带了四千人马到荆州去迎接刘备。
法正到了荆州,直截了当地告诉刘备说:“益州是十分富庶的地方。像将军这样英明,又有张松作您的内应,取得益州,真是再容易也没有的事。”
刘备还有点犹豫不决。那时候,庞统已经当了刘备的军师。他坚决主张刘备到益州去,他说:“荆州土地荒凉,而且东有孙权,北有曹操,不容易得志,要建立大业,就应该拿下益州做基础。”
刘备听从了法正、庞统的劝说,就派诸葛亮、关羽留守荆州,自己带领人马到益州去。
后来,张松作内应的事被刘璋发现了。刘璋把张松sha了,布置人马抵抗刘备。
刘备带领人马向成都进军,打到雒城(今四川广汉北,雒音luò),受到雒城的守军坚决抵抗,打了一年还没攻下来。庞统在战斗中中箭死了。刘备攻破雒城后,进攻成都。诸葛亮也带兵从荆州赶来会师。刘璋守不住,只好投降了。
公元214年,刘备进了成都,自称益州牧。他论功行赏,认为这次进益州,法正功劳最大,把他封为蜀郡太守。不光成都归他管,还把他当作谋士中的主要人物。
法正这个人心地狭窄。他有了权,就报个人恩怨。谁过去请他吃过饭,他就回礼;谁向他翻过白眼,他就报复。为了报个人的仇,甚至sha了好几个人。
诸葛亮就跟法正不一样。他帮助刘备治理益州,执法严明,不讲私情。当地有些豪门大族都埋怨起诸葛亮来。
法正劝告诸葛亮说:“从前汉高祖进关,只有约法三章,百姓都拥护他。现在您刚到这儿,似乎也应该宽容些,才合大家心意。”
诸葛亮说:“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朝刑法严酷,百姓怨恨,高祖废除秦法,制定约法三章,正是顺了民心。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刘璋庸碌软弱,法令松弛,蜀地的官吏横行不法,弄得乱糟糟的。现在我要是不注重法令,地方上怎么能安定下来啊。”
法正听了诸葛亮的话,打心底里佩服诸葛亮。他自己也不敢像以前那么专横了。
刘备的睡前小故事:(4):
【刘备摔阿斗
刘备摔阿斗的故事东汉末年,当阳长坂之战是曹操、刘备两军的一次遭遇战,骁将赵云担当保护刘备一家老小的重任。
由于曹军来势凶猛,刘备虽然冲出包围,家小却陷入曹军围困之中,赵云拼死刺sha,七进七出终于找到了刘备的儿子阿斗,赵云冲破曹军围堵,追上刘备,把阿斗交给刘备。
刘备接过儿子,直接扔到了地上,表情严肃的骂道:“为了你这个孩子,差点害我损失了一员大将!”
赵云抱起阿斗,连连泣拜:“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这就是《三国演义》中刘备摔阿斗。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刘备摔阿斗的言论,故事情节都只是小说《三国演义》一家之言,历史上根本没有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一事,更无刘备摔阿斗一事。
2刘备摔阿斗的故事点评先不管历史上是否真的有这件事,刘备摔阿斗是假摔,为拢络人心罢了。刘备的这一举措,本来应该是爱惜赵云之材的真情流露。当然,这样一来,无形中更令各位兄弟“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的效果就更佳了。这也是一种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