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人的励志小故事3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3条关于动人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动人的励志小故事(1):
耐克:营销就是打动人心
体育竞赛的迷人之处就在于结果的不可预期,每年奥运会上,老将夺冠的同时黑马不断涌现。但是,正因为其不可预期,使体育营销投入变成了一场豪du*。
当刘翔再次折戟奥运,单脚蹦过终点时,耐克营销团队第一时间的表情是错愕,但是这种表情仅仅持续了不到一分钟,大家立刻回到工作室去看之前制订的预备性方案。
很快,现场电视评论出来了,网络上的评论也出来了,耐克营销团队—包括四家营销公司和耐克自己的两个部门—数字营销部和品牌传播部,密切观察着评论的方向和内容,对先期制订的方案进行着调整。
十多分钟后,耐克微博发布了刘翔跌倒后第一条“活出你的伟大”图片广告,刘翔的面孔旁是这样几行字:谁敢拼上所有尊严,谁敢在巅峰从头来过,哪怕会一无所获,谁敢去闯,谁敢去跌,伟大敢。
在此后的几天内,耐克官方微博继续有节奏地不断发出系列平面广告图片,响应着从7月26日开始的“Find Your Greatness”、“活出你的伟大”营销方案。可见,8月7日的突发事件没有影响耐克的奥运品牌传播。
对话:
《新营销》:“活出你的伟大”,这个创意是怎样形成的?
黄湘燕(耐克中国传播总监):我们针对今年伦敦奥运赛事,从7月26日起,耐克全球有一个大的营销方案,这个营销方案的基本讯息是“Find Your Greatness”、“活出你的伟大”,在全球是同步推出的。
在中国,我们有电视广告。另外我们在中国看到了一个机会,就是“活出你的伟大”。“伟大”两个字在一般的中文解释中,字眼稍微沉重一点,因为讲一个人伟大,很多时候都是说他有丰功伟业,成就非常高。我们想到借由伦敦奥运赛事平台,从运动的角度,让大家看到其实伟大是可以接近的,它不是只有胜利、金牌,它有追求的过程、训练过程,同样非常重要,而且令人尊敬。所以我们希望能够重新定义伟大,让伟大更接近每一个人。因此,我们在中国用了一些比较特殊的平面广告,以及在社交网络上发布了一系列营销讯息,这是大方向。
我们看重新媒体特别是社交网络,因为它是及时,而且可以立即与所有关心奥运赛事和关心运动的人第一时间分享耐克传播的讯息。
《新营销》:可以这样理解吗,这项活动不单是以奥运铁杆粉丝为主要对象,而是对准了泛体育迷?
黄湘燕:说得没错。
《新营销》:耐克是出于什么考虑从这个角度切入的?
黄湘燕:虽然耐克是个运动品牌,虽然我们非常崇敬顶尖运动员,但是我们认为顶尖运动员,他们的成果来自于365天分分秒秒的锻炼。所以,我们希望大家看到的不只是运动员得奖的那一刻,站到领奖台上的那一刻,我们更希望大家看到的是运动员的付出,运动员在比赛转折的时候让大家感动的地方。我们认为这些都是运动员在成就伟大的路程中要经过的,一次失败并不代表他们从事体育运动就完全失败了,他们还有下一次,还能获取更好的成绩。
我们希望把伟大这件事情,把金牌这件事情能够重新定义,让大家看到不一样的比赛内涵,和运动员真切流露出来的感情。因此,我们的微博信息,有对运动员获得奖牌的崇敬,有对两位运动员激烈竞争的感动,希望大家看到的运动、比赛和运动员都是全面的,而且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
《新营销》:具体的活动文案是怎样产生的?
黄湘燕:这个文案不是一个人可以做的,因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应对如此复杂的情况。这一次有四家营销公司协助我们,负责大半文案内容。这四个团队合作,对文案的设想是大家一起激励,因为每个人对每项运动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
针对刘翔的部分,对我们来讲,曾经想过胜利和失败,但那样的情境是我们没想过的。文案出来的时间,大概10分钟。很难说是不是有一个人坐在那里写了30个文案,然后大家选,不是那个样子的。之前有一些方向性的想法,比如针对他胜利或失败,而后来最大的调整是现场调整。
《新营销》:最近耐克媒体投入有什么变化吗?
黄湘燕:如果就伦敦奥运会来讲,一个覆盖率很高的媒体是中央电视台,而耐克很幸运地能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如今主要的传播媒体还是电视,所以我们对电视的投入基本上没减少。
《新营销》:耐克在利用社会化媒体营销方面,有哪些标准呢?
黄湘燕:对我们来讲,营销的大方向就是“打动人心”。也就是说,我们希望讯息是感动人的,一切都在“真切”这个字眼上,我们对一件事情的看法是真实的,只要真实地说出来,消费者就能够真切地感受到。
动人的励志小故事(2):
最感动人心的尖啸声
最感动人心的尖啸声
凌晨两点一刻,当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市沉浸在一片沉睡中的时候,消防报警中心的电话突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报警声。
当时一位见习消防队员正在值夜班。他迅速拿起电话筒,像平常那样说道:“喂,您好!这里是哥本哈根市消防报警中心,请问您需要哪些帮助?”接着,见习消防队员听到电话的另一端传来了衰弱的声音:“您好,报警中心,我刚刚不小心摔了一跤,年岁太大了,就在自己家的地板上摔了一跤。”见习消防队员听出来电话的另一端是一位年迈的老妇人,马上又问:“请问您身边有别人吗?比如儿女或者保姆等?”电话另一端没有马上传来回应,见习消防队员又问了一遍,过了片刻,他才听到老妇人的回答:“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人生活,过去从来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也许今后我真应该考虑请一位保姆了。”听着老人虚弱的声音,见习消防队员有些着急,于是迅速问道:“请问您摔得是否严重?您能说一下都哪里受伤了吗?”老妇人回答道:“我现在……感觉头……很晕……”
听到老妇人的声音越来越微弱,而且还断断续续的,见习消防队员感到事情越来越不妙了,他急忙对着话筒问道:“请问您居住的是哪个街区?多少号房间?”老妇人回答说:“我忘记了。” 见习消防队员马上联系了电信局,希望能够通过电话来找到老人的地址,可是那需要一连串的技术操作,而这个时间,人员不齐,根本没办法快速做到。无计可施的见习消防队员叫醒了刚刚睡着的中尉,中尉马上拿起了电话:“夫人,你还在流血吗?疼不疼?”“不疼,只是身子瘫痪了,两条腿动不了……脸上全是血……”“您既然看得见,能告诉我地板是方砖还是镶木地板吗?”“是老式的镶木地板,要打蜡的。”“天花板高吗?”“高,很高。”“这么说您住在老式的房子里。百叶窗关着吗?”“没关。”中尉兴奋的对身后的见习消防队员说:“马上去寻找一幢老式房子,窗口有灯光,大约二三层。”等到中尉再次对着电话询问时,电话的另一端却是出奇的寂静,老妇人就像突然消失了一样,不过中尉知道对方根本没有挂断电话。中尉继续对着话筒一遍又一遍地继续询问,可是电话那一端始终没有一丝回应。中尉一边不放弃与老妇人的连线,一边摁响警铃,通知所有的值班消防员准备执行任务。
当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希望听到老妇人继续说话的声音,可是一刻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电话的另一端始终悄无声息,仿佛时间又回到了电话铃还未响起的那个寂静的时刻。
看来老妇人一定是晕了过去。如果不加以及时解救的话,那么已经摔伤的老妇人很可能会出现危险。大家都已经做好了各种救人的准备:消防车随时准备出发,急救车也被叫来了,可是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谁也不知道这位老妇人家住何处。
所有人都绞尽脑汁地想着找到老妇人的办法。看着窗外的一辆应急消防车,见习消防队员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向中尉报告时,中尉同意按照他的方法来展开救助。
在寂静的凌晨时分,哥本哈根市的各个街区突然之间都出现了响彻云霄的消防车的警笛声,全哥本哈根市的人们都被这一声声尖啸的警笛声从睡梦中惊醒了,人们纷纷打开灯,想要知道附近究竟有什么事情发生了。一直拿着电话听筒的中尉忽然兴奋地喊道:“我听到了消防车的声音!我听到了消防车的声音!有一辆消防车肯定就在老妇人所在地的附近。”
接着,指挥中心传来了一个声音:“一号消防车停止鸣笛。”
中尉示意继续,指挥中心又传来了一个声音:“二号消防车停止鸣笛。”
……
一直等到十二号消防车停止鸣笛之后,中尉马上做了一个停止的手势,因为他听到电话另一端突然由刚才的警笛阵阵变得极为安静。于是,指挥中心又通知十二号消防车:“晕倒的老妇人就在你们附近,请用扩音器向你们周围的居民说明事情经过,请他们都把自己家的灯关掉,剩下的那个没关灯的房间肯定就是老妇人的家。”
接着,灯火通明的街区很快暗了下来,只有十二号消防车旁边的一幢楼里还有一盏灯亮着……
72岁的老妇人终于被送到了医院。因为抢救及时,老妇人已经从昏迷中清醒过来,而且她摔的伤也迅速得到了救治。那天清晨,哥本哈根市的消防报警中心不断接到市民们问候老妇人病情的电话。还有许多市民打来电话说,那天凌晨响彻哥本哈根市的警笛声,是他们一生当中听到的最动听的声音。
每个人头脑中的智慧都与自己的心灵相通,不同的出发点决定了智慧被发挥的程度和意义。当聪明才智被运用于个人得失时,人们将这种聪明才智称为精明的算计;当人们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于帮助他人、向社会贡献时,这种聪明才智必将被称为伟大的智慧,而且这种伟大的智慧还将得到所有人的尊敬和爱戴。
动人的励志小故事(3):
撬动人生的两个字
一直有晚上在跑步机上慢跑半小时的习惯,这也是我生女儿后能将身材快速恢复如初的原因。
可是那几日天气大热,不动都一身大汗,晚上就想舒服地孵在空调里,不想去阳台上跑步。但是,当我想起苏格拉底叫学生甩手臂的故事,我还是走向了跑步机。
苏格拉底在开学的第一天,微笑地对学生说:现在,请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动作,那就是把手臂朝前甩一下,再朝后甩一下。学生们都照着做了。
老师,这太简单了。学生们纷纷说。
很简单是吧,苏格拉底微笑着说,那么从今天开始,你们将这个简单的动作每天做300下,做得到吗?
当然做得到。
一天后,苏格拉底问学生们做了没有,100%都举手。
一个月后,再问,80%举手。
此后,苏格拉底像是把这个布置给学生的任务忘了似的。直到一年后的一天,苏格拉底突然问:现在,仍在每天坚持甩300下手臂的人请举手!
全班同学中,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
他就是柏拉图。他后来成为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
一天,一星期,甚至一个月的坚持都是很容易做到的,难的,是长年累月的坚持。一锹挖不成一口深井,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只有像钟表的秒针那样,嘀哒滴哒,不紧不慢,看上去并不快,却不知不觉中走过了一圈又一圈,一年就转过3200万次。嘀哒1次,是不起眼的,但3200万次,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出身贫寒,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但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和他的坚持精神永远不可磨灭。他有一本记了整整十年的日记,第一页写着对,必须转磁为电!,接下来每一页都只有一个单词,那就是No。一直No了十年。
一直到了最后一页,才出现另外一个单词Yes。
这是法拉第在研究磁能是否能够转化为电能的实验中,每天做的实验日记。一个NO,就代表实验失败了,整整失败了十年!但他一点点,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坚持下来,终于换来一个YES!
法拉第的十年坚持十年NO,不仅换来了一个YES,也换来了发电机的诞生,换来了整个人类因为电而带来的无穷意义。
有人问巴斯德成功的秘诀,巴斯德说: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我们也可以说:给我一个坚持,我可以撬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