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害的儿童睡前故事3个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3个关于要害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要害的儿童睡前故事(1):
你不要害怕生活
有一回,去外地出差,是一个开发商请我们去做活动,安排住在超五星的酒店,那个酒店的大堂用八个字来形容就是:金碧辉煌,宛若宫殿。我一个人住一间豪华大床房,床头柜上摆着一个精致的花瓶,中间插着一支新鲜的马蹄莲。卫生间的马桶圈是时刻保持体温的,还有好几个按钮,可调节冲洗的水量大小,还有烘干功能。还好我之前在《刺猬的优雅》一书看到过更奢华的马桶介绍(按钮冲洗的时候头顶还有个环绕立体声会给你播放音乐)不然我这种屌丝,估计会被那些功能吓得便秘。我站在房间中央,忍不住演绎了一把电影《茉莉花开》中的国际章夸张又别扭的台词:啊呀,这样好的房间,这样高级的马桶间,还有这样柔软的眠床,啊
这一天我兴奋得要命,不单单是体验了一把奢华,还隐约找到了人生目标:如果我这辈子能住在这样的地方,我一定会很幸福啊,嗯,我要为这个目标奋斗,这就是我想要的人生!
我带着找到人生方向和目标的兴奋感睡着了,第二天一早醒来,掀开被子,我发现那么大张的床我只睡了很小的一部分,只弄皱了五分之一的床单,另外五分之四的白色床单还是平整崭新的,我矫情地用手抚摸一下,然后决定在没睡过的地方再躺一会。
那天的自助早餐标价是288元,琳琅满目,什么都有,我跟自己在家吃的一样:一碗白粥、两个小肉包,几小截油条,一碟咸菜,还有一杯酸奶。
那一整天我都在考虑一个问题:就算有一天,我真的成为有钱人,我真的会比现在更幸福吗?我还是只睡那么大点的地方,吃那些简单的早餐。其实我需要的真的很少,除了这些,我还要什么呢?你看,只一天的时间,我又陷入迷茫之中,从目标明确的人生到又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了。
去年我认识一个女老板。首先她长得很美,35岁,脸上的皮肤光滑紧致,吹弹可破,腰围长年维持在24,一身华服,气质出众;其次她的家庭很美满,开了好几个公司的丈夫很爱她,对她温柔又大方,每到节日都会送她礼物,还有一个念幼儿园,长得非常萌的女儿;最后她自己还事业有成,经营一家年盈利千万的百人公司。在外人看来她真的很幸福,她就是众人羡慕嫉妒恨的对象,可是有一天她居然在网络上跟我说这样一句话:我经常觉得生活很绝望,真的很令人绝望。
我朋友的朋友张先生是一个台湾大老板,身家过亿元。今年50岁的他每个月都要在台湾、中国大陆、越南、新加坡等地的工厂飞来飞去,出差的同时也顺便旅游。某一次朋友请吃饭,席间聊天,他说觉得自己很迷茫很疲惫,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干什么。他再也找不回年轻时候拼命工作的激情了。然后又说起他旅行的经历。有一次他在阳朔,遇到一个流浪艺人,他看对方表演了很久,然后两个人聊天。他非常羡慕对方,特别想放下工作和他一起流浪,他觉得这才是他想过的人生。他第二次到阳朔,又去那条街上找那个流浪艺人,再也没有遇见,心里怅然若失。
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我一直以为当有一天我变得不普通了,比如拥有大把的财富,拥有令人艳羡的名望,我就不再需要面对普通的生活。到那时,我将不再受困于生活的琐碎、无聊、龌龊、疲惫、压力、厌倦、忧伤、痛苦我的生活一定充满光鲜、快乐、愉悦、舒服、安宁、幸福可是我现在已然明白,无论我怎么努力,即便我名利双收,依然不能脱离普通的生活,只要我生而为人,我就受困于生活,甚至受困于幸福的生活,比如那位美女老板。事实上我们所有的人都受困于生活,受苦于这有限的时间和很快不再青春的肉身,受困于大大小小一切形式的责任,和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
当我必须面对物质生活上那些恼人的小事时,当我需要承担工作责任又想逃避时,当我不得不面对不喜欢的人又要假装热情时,我总是不停地在心里告诉自己:这就是生活,你不要害怕生活!
要害的儿童睡前故事(2):
不要害怕改变
这是一个会计故事。
韩颖离开已经工作了9年的中海油,丢掉了铁饭碗,正式加入惠普(中国)公司,在财务部工作。那一年,她34岁。面对反对,她说:改变生活永远不会太晚。
韩颖一进入惠普,就迈出了一大步。
那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员工没有工资卡,每次拿到工资卡,都有两个人手工操作。同事负责一些钱,韩颖负责核实。300多人的工资,当时没有100元的大票子,一大堆一大堆的东西要一一检查,这让她头晕目眩。韩颖心想,每年每个月都付这样的工资,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错。解决方案是什么?
一天下班后,疲惫不堪的韩颖路过公司附近的一家银行时,突然灵光一闪。第二天一大早,韩颖找到了银行经理,希望能为公司300多名员工开个账户,并将每月工资总额直接存入银行。员工将带着存折领取工资。
负责人犹豫了。
韩颖说:“银行有大量存款是件好事,有利无害。”
负责人受不了她的反复劝说,最后点了点头。
下个月的发薪日到了,韩颖兴奋地在财务部外面贴了一张通知,告诉大家以后不用排队领工资了。相反,他们会拿着存折去下面的银行取。
然而,事情并不顺利。每个拿到存折的员工似乎都不太满意,站在财务部门外,阴沉着脸说话。韩颖心里很不安,他的顶头上司叫住了她。
她一走进办公室,就受到了批评。领导说她犯了两个大错误。首先,她让自己变得很容易,允许300多名员工提取自己的钱,这很自私。二是张贴海报进行宣传,未经上级同意擅自行动。领导让她回去用表情回顾自己。
韩颖回到财务部,努力不让眼泪掉下来。你真的做错了什么吗?
就在这时,外国最高领导人也发来了消息。韩颖走进去,看到对方赞许的笑脸。他肯定地说:“你改写了公司手工支付工资的历史。这种勇气和创新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就这样,这一天成为了韩颖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他被评为惠普年度杰出员工。在会议上,她兴高采烈地说:“好的想法常常在摇篮里被扼sha,但这绝对不是你变得平庸的真正原因。永远不要害怕变化。变革中有机会。”
回顾过去,让我们看看韩颖迄今为止的人生历程。
她15岁去了农村,24岁回到城市,在天津渤海石油公司的运输大队做汽车修理工。五十铃轮胎和她的肩膀一样高,这让她筋疲力尽。在国内,她仍然花时间学习会计,并因出色的表现被调到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27岁时,她进入厦门大学学习西方会计学。在她三年的学习中,她编纂了140万字的双语会计词典,这是当时中国第一本西方会计参考书。
她34岁加入惠普(中国)公司,38岁成为公司的中国财务经理,41岁成为公司的中国首席财务官和业务发展总监,47岁当选亚洲最佳财务官。2008年,他成为英国著名杂志《F》的封面人物,并被该杂志授予“亚洲F最佳成就奖”。自该奖项设立以来,他是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
韩颖不仅改变了银行存折的功能,也改变了他的生活。
来自《新周刊》张立超/推荐
要害的儿童睡前故事(3):
不要害怕改变
这是一个会计的故事。
韩颖离开工作了9年的海洋石油总公司,丢掉铁饭碗,正式加入了惠普(中国)公司,在财务部工作。那年,她已经34岁,面对异议,她说:人生什么时候改变都不会晚。
一进惠普公司,韩颖就来了一次大动作。
那是20世纪80年代末,员工没有工资卡,每次发工资都由两个人手工完成。同事负责点钱,韩颖负责核实。300多人的工资,当时又没有百元大票,厚厚一摞摞儿要一一核实,数得她头晕眼花。韩颖暗自想,每年每月都如此发工资,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错,有什么办法呢?
一天下班后,疲惫不堪的韩颖路过公司附近的一家银行时,突然灵光一闪。次日一大早,韩颖找到银行负责人,希望能为公司300多位员工开户,将每月的工资总数直接存到银行,员工凭折子领取工资。
负责人有些犹豫。
韩颖道:“这样银行会有一笔数目不小的存款,有百利而无一害,是好事啊。”
负责人经不起她的再三劝说,终于点了头。
第二个月发工资的日子到了,韩颖兴奋地在财务部外面贴了张告示,告诉大家今后领工资不用排队等候了,直接拿着折子,到下面的银行领取就行。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顺利。每个拿到折子的员工似乎都不太满意,在财务科外站着,面有愠色地议论纷纷。韩颖心里正忐忑不安,直属领导叫人来找她了。
一跨进办公室,她就被批评了一顿,领导说她犯了两大错误:一是为自己轻松,让300多个员工自己取钱,自私;二是贴大字报搞宣传,不经上级同意就擅自行事,放肆。领导声色俱厉地让她回去检讨自己。
韩颖回到财务部,努力忍住不让眼泪掉下来。难道自己真的做错了?
正在这时,上层的外方领导也传话来了。韩颖进去,看见对方赞许的笑脸。他肯定地说:“你改写了公司手工发工资的历史,这种勇气和创新精神非常值得嘉奖!”
就这样,那天成为韩颖职场生涯的转折点,她因此被评为惠普公司年度优秀职员。在大会上,她意气风发地说:“好的设想常常被扼sha在摇篮里,但这绝对不是你变得平庸的真正原因。永远不要害怕改变,改变里就有契机。”
再回头,让我们看看韩颖迄今为止的人生履历。
她15岁下乡,24岁招工回城,分在天津渤海石油公司运输大队做汽车修理工。五十铃轮胎与她肩膀同高,累得她筋疲力尽。回到家,她仍抓紧时间学习会计学,并因业绩突出被调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她27岁进入厦门大学学习西方会计专业,在3年的学习期间还编译了一本140万字的英汉、汉英双语会计词典,是当时国内第一本西方会计工具书。
她34岁进入惠普(中国)公司,38岁出任公司中国区财务经理,41岁任公司中国区首席财务官和业务发展总监,47岁当选亚洲最佳F(首席财政官);2008年成为英国著名杂志 F的封面人物,被该杂志评为“亚洲F融资最佳成就奖”,是此奖设立以来获奖的中国第一人。
韩颖改变的不只是银行折子的功用,而是自己的一生。
选自《新周报》张立超/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