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篇御史的儿童睡前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4篇关于御史的睡前小故事,供各位参考,同时还提供了古诗文、作文、组词、词语、故事、好词好句。点击查看更多睡前小故事御史的睡前小故事:(1):
刘御史怒斩贪官
崇祯年间,钱塘府江潮汹涌,冲垮了年久失修的江堤,令两岸百姓叫苦不迭。朝廷从库银中连续拨出银两修堤,可是千里江堤连修连垮,府衙下属的几个县唯有钱塘县顶住了大水的冲击。偏偏这时候,钱塘县的洪知县却莫名其妙地失踪了。一个七品命官怎能说没就没了?消息传到京城,崇祯帝龙颜震怒,圣旨一下,御史刘砚带上捕头何雄连夜出了京城。
御史的睡前小故事:(2):
铁面御史哭拜家仆
北宋仁宗年间,出了位赫赫有名的清官铁面御史赵卞,据传连仁宗皇帝都怵他三分。但谁又能想到,如此强硬的赵卞,却在自己的家仆赵老栓死后,居然亲跪灵堂前
那还是赵卞年轻时,在出任彭城县令时的一天,赵卞喊来赵老栓微服出游。此时正是阳春三月,一路风景如画。 赵卞正看得如痴如醉时,突然一股暗香飘袭,赵卞抬头看去,顿时眼就直了。原来,迎面走来一主一婢的两位年轻女子。尤其那女主人,长得貌若天仙,在鬓角上还插着一朵杏花。赵卞正是青春鼎盛时,见到如此尤物,顿时就把圣人语录抛到脑后。 女子也看到了赵卞的色样,非但没有厌烦状,反而掩口笑了。赵卞一激灵,意识到自己失了态,慌忙收敛心神,可还是晚了,张口就冒出来一句:髻上杏花真有幸!说完连他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我怎么变得这么轻狂放浪了? 赵卞刚想到这,那女子略一沉吟,却开了口:枝头梅子岂无媒。 赵卞一听,吃惊非常这女子的才思好敏捷!顿时一股相见恨晚的感觉冒了出来,连忙拱手叫道:受教,妙对! 女子也来了个万福,说:岂敢,见笑!说完腰肢一扭,走了。赵卞望着女子的背影,跟掉了魂一般。 先生!这时,赵老栓插话了,要不要我去探听一下,看看此女子是哪里人氏呢? 赵卞脸一红,说:这个嘛你看着办吧。 赵老栓乐了,说:御史的睡前小故事:(3):
文学趣事御史平冤
明代巡按御史韩正雍到江西巡视。一天,他在南昌察看?a href='/lang/' target='_blank'>狼衾畏渴保缕鹆舜笱K咦弑呦耄ゾ吧椋鞒鲆簧狭?水上冻冰,冰积雪,雪上加霜。
吟罢,久不能对。这时他见一囚犯在流泪,便上前询问原因。囚犯说:大人说的冰,雪、霜,三者交加,实为死囚处境,听后顿觉伤心。
韩巡按觉得此人谈吐不凡,于是问道:莫非你有冤情?
囚犯拱手说出下联,一语双关:
空中腾雾,雾成云,云开见日。
原来,这个人因上告府官贪赃而被诬为谋反,判了死刑。韩巡按问明原因后为他平了反,并严惩了贪官。
御史的睡前小故事:(4):
太康民间故事:顾御史的传说
顾御史,姓顾名佐字礼卿,官至右佥都御史,今太康县城郊乡顾窑村人,史书上说他为官刚正不挠、吏民畏服、人比包孝肃(包拯)。太康县民间流传着他的很多故事。
1这里输入标题自明宣宗继位直至明末,太康县计算地亩,有大亩小亩之分。小亩,一亩是一亩;大亩,二亩八分五厘算一亩。这事咋回事哩?追根究底,还得从顾御史进萝卜说起。 宣德年间,朱瞻基这个昏庸无能、只会享乐而不管天下百姓死活的皇帝,在一天早朝时,他一不讲国家大事,二不问民间疾苦,却只问群臣的家乡都有些啥土特产。文武百官为了讨得万岁的欢心,七嘴八舌,都争着说本地出产的稀罕物,唯有顾御史不言不语。因为他当过皇帝的老师,天子对他十分尊重,是当朝元老级的重臣,不好与别人争抢。等人家都说完了,皇上就问他的家乡有啥特产。顾佐想到家乡连年遭灾,加上徭役赋税,百姓们啼饥号寒,卖儿卖女,皇上却如此享乐腐化,心里非常窝火,可又不敢当面顶撞,就只好说:我们太康盛产大萝卜。万岁说:大萝卜也好,到时拿来给朕看看吧。 又一日早晨,按照规定,文武百官都拿来了家乡的特产,让皇上过目。皇上看到各地的珍品奇物,很是欢喜。有个家住杞县的官员,实在没啥可进,就带了个十八斤的大萝卜献给圣上。皇帝看后,突然想起顾御史也要献什么大萝卜,就直接点名询问。顾佐见问,就不慌不忙地从袍袖里拿出一个二两重、干瘪瘪的小萝卜,双手奉上。皇帝一见,很不高兴地说:老师,你说你们太康县盛产大萝卜,为啥你拿的恁小哇?顾佐说:我只说俺县的萝卜就够大的啦,谁知道人家比俺的还大。就这,在俺县还是最大的萝卜哩。唉!太康县都是些硝碱薄地,看起来几亩也顶不了人家一亩哇!皇上说:你看几亩能顶人家一亩哩?顾佐说:三亩能顶人家一亩就不赖了。皇上有点嘲讽地说:哪能正好三亩顶一亩哩,二亩八分五厘顶一亩就不中吗?顾佐一听,慌忙跪倒,连声说道:中中中,谢主隆恩!遵圣谕,太康县的土地就按二亩八分五厘算一亩啦!皇上说的本来是句玩笑话,不料顾佐却已磕头谢恩,天子说话,金口玉言,当着满朝文武,不便改口,只得将错就错。从此,太康县百姓的皇粮税款,都按二亩八分五厘算一亩交纳。2太康县不养义马了正统年间,朝廷兴下一条规矩:凡庄户人家,几户就得养一匹军马,只许养,不许使,病了你治,死了你赔。人称义马。那时候顾御史已经告老还乡。他看到家乡连年饥荒,百姓们穷得连牛驴都养不起,咋能养得起这义马呢?黎民百姓对这事真是叫苦连天,怨声载道。顾佐心中不平,为此专程赶到北京,面见天子。 皇上宣他上殿,见面就问:老师不在家颐养天年,来到京都有何要事呀?顾佐说:启奏万岁,臣看到分养义马的行文以后,就匆匆赶来,奏明圣上,太康县不能养义马呀!皇上问道:各州府都能喂养,太康县为何不能呀?顾佐说:太康县地势低洼,常年积水,杂草丛生,蚊子很大,是万万不能养义马的。皇帝说:蚊子再大,还能将马咬死不成?顾佐说:我们和那里蚊子实在厉害,万岁要是不信,今天我特意带来两只,你一看就知道了。说着,他从袍袖里拿出两只知了子,又说,万岁当心,千万别让它咬住了!说罢他一伸手,吱地一声,飞了出来,爬在滚龙柱上,又吱地一声,两个知了子一起飞出了金銮殿。 皇上一见,大吃一惊,连声说道:哎呀,这蚊子真大,厉害,厉害呀!赶快把太康的义马免了。顾佐赶紧磕头谢恩。因此,太康的百姓不养义马。3顾家楼太康县虽被免去了饲养义马,但顾佐看到家乡的苛捐杂税还是太重,黎民百姓的生活仍然很苦,心里不是个味儿,就又想出了个点子,在县城顾街盖了座小楼,楼上木料只用椽子、檩条,不使屋梁,取名望京楼。没过多久,皇帝出巡路过太康,顺便看望他的老师顾佐。顾御史就领着圣上把他的望京楼前前后后、里里外外看了个仔细,然后在楼内落坐。顾佐说:万岁,我虽告老还乡,远离京都,还是念念不忘圣上的隆恩,为了解除思念万岁之苦,所以才盖了这座望京楼,聊以自慰。万岁,你看这楼盖得如何呀?皇帝心里本来想说:好是好,就是没有梁这句话,谁知话到嘴边,又想起了自己说的二亩八分五厘算一亩那句话,就上了老师的当,这次如果话一出口,说:没有梁(与粮同音),他再一谢恩,太康就得免粮,还得上他的当。于是就改口说:好是好,就是少根横棍儿!这次顾御史为太康百姓免粮的心愿虽然未能实现,这座无梁楼却因此远近闻名,被保存了五百多年。可惜此楼到一九六六年九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被当作四旧扒掉了。